微信扫一扫,快速关注
微信扫一扫,快速关注
案 例
小诺发现,高三第二学期学习强度和压力显然同第一学期不可同日而语。三天一小测、五天一大测已成常态,每天还要做大量练习。小诺知道,现在必须全力以赴,可上课或看书时总走神,写作业时也会忍不住看手机……结果就是要么完不成当天作业,要么就得牺牲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学习效率更低。“二模”近在眼前,眼看高考临近,小诺开始着急了。
分 析
考生在认知上重视复习,行动上却容易松懈和分心,是高三现阶段正常的状态。就像马拉松跑到中后程,我们知道终点就在前方,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想要坚持,可总忍不住停下来休息。这种状态就是高三最辛苦的时期——备考平台期。这个阶段考生容易出现三“力”不足的情况。
动力不足。动力不足分远期动力不足和近期动力不足。远期动力不足是因为对未来没有自发的渴望。近期动力不足是因为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考生就会容易松懈。
精力不足。面对繁重的复习,考生身心俱疲是正常的。当头脑经历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会需要一段时间放松。一方面让身心得到休息,另一方面大脑可重新梳理和整合知识点。
适应力不足。现在正是一轮复习向二轮复习过渡阶段,从基础知识的贯通复习到考试专题训练。但一部分考生对第二阶段缺乏觉察和适应,长此以往容易失去方向,无法专心复习。
建 议
提升动力
要从根本上提升备考动力,就需要将高考和自己的理想、心中的渴望建立直接联系。考生可以在此阶段挖掘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梳理生涯规划方向和目标,并将理想同学习建立直接联系。
在理想不清晰或渴望不强烈的情况下,有一些技巧可以用来提升紧迫感:
1.细化目标,将“高考”这个大目标分解为阶段小目标,每个小目标设定完成时间。设定临近且明确的截止时间,能充分激发紧张感,从而调动认知资源去全力行动。
2. 拿走分心物,从外部环境入手,降低干扰紧迫感的可能性。备考时,如果身边有太多诱惑,如手机、零食、床等,那疲惫时就很容易分心。考生可以创建一个不容易分心的环境,并将学习行为和这个环境建立心理联系。疲惫时,可以试着闭目或者伸懒腰等。
3. 组建备考小组,互相扶持互相激励。学习行为可“传染”,当身边的同学都在学习时,考生就很难安心躺平了。因此,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会更容易在学习上和他们比较,从而通过落差激发自己的紧迫感。
保存精力
考生可以将平台期看作修整期,用来调整身心状态。考生可关注睡眠和饮食,如果牺牲睡眠时间来补学习的漏洞,那么可利用这段时间适当补充睡眠,同时调整复习节奏。另外,积极的休闲活动可放松身心、积蓄能量,例如运动、看课外书、做手工等。相反,消极的休闲活动不仅不能帮考生“回血”,反而可能消耗精力、磨灭学习动力,阻碍后续备考。
增强适应力
处在复习“转型期”,考生要根据复习阶段特点,调整复习模式,突破学习瓶颈。经过一学期的复习,考生下一步就是将零散的知识连成“线”、组成“面”,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考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进行知识整合;整合时重点关注知识脉络和主旨,建立学科逻辑链,辅以综合性的练习来夯实整理结果;积极和老师沟通适应期的收获和困难,请老师在学业和身心适应、调整方面给予有益建议。
作者:北京市第七中学教师 曾于秦
声明:本文来源于北京考试报,由新高考网团队(微信公众号:xingaokao-zg)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强基综评资讯+干货分享+备考课程……
陪你奋战高考,助你完美收官!
ID:mxzzzsw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高考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作品内容。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高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高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热线电话:010-5296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