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快速关注
微信扫一扫,快速关注
【研学背景】新时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跃进,我国教育领域也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不断创新,大学专业设置与基础教育联系更加紧密,学科科研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在这一新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将学科能力与兴趣、学科知识储备与专业研究特长更好结合,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和高校学科培养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自1937年建校至今已有83年的发展历史,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实力居全国高校之首,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为不断发挥着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我校还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商业管理等问题,为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历经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
【研学理念】本次研学营始终秉承中国人民大学“厚重人才”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深度体验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培养青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家国情怀。
【研学目标】
加强青年学生对国内社会科学专业学科特色与研究内容的认识;
激发青年学生的国家治理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意识,初步奠定科研创新基础;
平衡青年学生自身学业优势与高校专业选拔需求,合理优化基础教育培养与高校人才需求之间的培养对接。
【名师荟萃】聆听名师慧语,感悟榜样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成果卓著,名师云集。本次研学营在国际关系学院现有师资基础上,结合新闻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兄弟院系中的优质师资,共同打造一场关于社会科学的精品课程盛宴。
本项目与国际关系学院本科及研究生招生无任何联系,不涉及学院任何与学历、学位相关的选拔工作。
【课程设置】具体课程和教学安排将尽量按照课程计划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时间和内容安排做出适当调整。
课程计划如下:
时间 | 课程内容 | 拟授课教师 | |
第一天 | 上午 | 开营典礼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领导 研学营全体学生 |
中美外交关系解读 |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 ||
下午 | 政治学视角下系统解读国家治理 | 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
晚上 | 学科小组分组及议题确定 | 研学营全体营员及各学科指导老师 | |
第二天 | 上午 | 创新商业人才培养计划 | 郭 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本科项目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下午 | 一带一路:再造中国,再造世界 | 王义桅: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晚上 | 学科小组讨论会 | 研学营全体营员及各学科指导老师 | |
第三天 | 上午 | 多维视域下民法与市民关系略论 | 熊丙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哈佛大学法学硕士(LL.M.)毕业 |
下午 | 微观经济学的现实衍变 | 石慧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毕业。曾多次作为受邀嘉宾出席中国环球电视网《 Global business》、《China 24》等节目。 | |
晚上 | 成长经验分享会 | 人大各专业优秀学生分享成长经历的点滴,让优秀不断传承 | |
第四天 | 上午 |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管理 | 张 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传播系副主任、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新闻界》主编助理。 |
下午 | 走进地球村: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 梁雪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博士后 | |
晚上 | “双一流”社会科学学科发展 现状与前景 | 黄 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青年讲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 | |
第五天 | 上午 | 全球人才观及联合国人才现状分享 | 拟邀请我院在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工作的校友,与研学营全体学员就当前全球治理工作的重点议题及国际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 |
下午 | 学科小组议题成果汇报 暨结营典礼 | 研学营全体师生 |
【研学计划】本次研学活动均采用线上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
★预计研学时间:2021年2月1日-2月5日;
★培训人数:150人左右
★师资保障:班主任一名、学习辅导员若干
【招生时间】
2020年11月-2021年1月15日(先到先得、额满为止)。
【招生条件】
全国优秀青年学生(原则上应年满15周岁)、文理不限;
品学兼优、热爱社会科学,具有研究性学习能力者;
【培训费用】5400元/人,包括学习期间教师授课、学习资料、结业证书、组织管理等费用。
【教学考核】中国人民大学严格执行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参加全部教学环节并考核合格者,由主办方颁发中国人民大学研学营结业证书与研学成果报告书;学院将根据结业营员表现组织评优与颁奖,优秀营员将获得人大教授推荐信。
【报名流程】
一、报名材料:
1.现阶段的成绩单及成绩排名(成绩单需加盖该生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2.相关获奖证书及突出才能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3.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化国家治理与社会科学创新体验营报名表(下载网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官方网站);
以上所有申请材料扫描并打包为rar格式压缩包,发送至guoguanyxy@ruc.edu.cn 主题:XXX申请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与社会科学创新体验营(线上)。
二、学院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滚动面试,面试形式为电话面试。在电话面试结束后两个工作日内,向考核合格者发布入营通知(以短信及邮件的形式回复);不符合者不予回复。
三、报名者在接到入营通知后三个工作日内缴纳研学营培训费;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视为放弃入营资格。
四、培训费缴纳方式:
(一)登录人大培训网 http://peixun.ruc.edu.cn学校指定官方收费平台,完成在线缴费(支持微信、支付宝扫码)推荐使用该方式;
(二)向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转账汇款,账号信息如下:
收款人全称:中国人民大学;
收款人账号:0200007609026400244;
收款人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紫竹院支行;
(汇款附言请写:学员姓名+社会科学体验营)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2511295 E - mail: guoguanyxy@ruc.edu.cn
联 系 人:任老师13261329335
地 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明德国际楼820室
报名表-第四届现代化国家治理与社会科学创新体验营(线上).doc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由新高考网团队(微信公众号:xingaokao-zg)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强基综评资讯+干货分享+备考课程……
陪你奋战高考,助你完美收官!
ID:mxzzzsw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高考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作品内容。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高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高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热线电话:010-52962777